|
|
平衡Flotherm模型需求与设备能力
(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69 次) 时间:2009/06/02/08:24
来源:even2004
如下是一篇关于Flotherm应用的教程。主要描述在设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进行复杂模型仿真的一种方法。希望同朋友们共享心得。 一般来说流体仿真软件都大量依赖于设备资源。特别是研究复杂模型的时候。 于是Flotherm使用一种局部网格划分的方法,主要思想是只在局部进行细化,以平衡模型的需求和设备的实际能力。 局部网格划分的方法通常可以多数复杂模型的热分析问题。但如果模型进一步复杂,或者设备资源非常有限,则上述方法还是无法解决实际难题。 另外,局部网格细分是很考验手艺的工作,细密到什么程度,是否需要过渡网格,过度网格在空间上有什么要求等等问题通常需要仔细斟酌。就我的经验而言,每次局部网格划分都是一次对未知世界的尝试,没有固定的原则可以总结。 在实际工作中,摸索出一种新的方式,希望可以同朋友们分享。当然,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设备破旧,被逼出来的做法。 基本思路: 1:假设我们需要研究的对象非常复杂,并且它又同时出现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,那么希望通过局部网格划分的方式解决问题难度会非常大。 2:因此我们将研究对象先独立出来,在一个“理想”的简单环境中,先进行热分析。这个过程中,可以在研究对象的附近设置多个观测点。把这些观测点在每次分析中的速度值记录下来,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温度反映。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“速度-温度”的列表。 3:这个列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,描绘出研究对象在不同风速下的温度值。因此我们可以用这个列表去评估它在复杂环境中的表现。 4:回到复杂环境,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代替复杂的研究对象。同样在简单模型周围设立相同的观测点。每次分析后,通过这些观测点的速度值,查表就得到研究对象的温度值了。 5:并且我们经常需要把同种复杂模型,运用到不同的复杂环境。只要保留这个列表,我们可以用相同的原理,加快今后分析的速度。 虽然是简略方法,但经过我的实际测试,还是挺准的。如果不放心,在必要的地方留一些余量就可以了。 某种光模块的设计如下 1:我们现在看见的是光模块的外壳。突出的部分是核心,可以插拔。 2:核心的功率是8W。 3:因为外壳上的翅片非常的薄,这给仿真分析带来很大的麻烦。 它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复杂对象。 这个光模块的使用环境也非常的复杂 1:是一个双层电路板,上层有12个SFP模块。 2:下层电路板上有两个研究对象 3:两层电路板上还有若干需要考虑散热的芯片 如上所述,我们的研究对象和使用环境都是非常复杂的。因此例如局部网格划分的方式,并不容易考虑。特别在设备资源也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。 第一步,ProE中,将光模块的外壳进行必要的简化。 很多细节都是不需要的,例如安装螺钉位置,安装屏蔽片的几何结构等。这些结构对于散热影响有限,但对于Flotherm仿真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了。 处理后的模型,仅保留了外壳的有效部分。并且所有的特征都是“横平竖直” 利用Flotherm的模型转换功能,将ProE模型导入Flotherm。 之后,建立一个100X20X250的长方体研究区域。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分别如下图。 其中: 1:在外壳的下方添加一个发热体,它用来模拟光模块。功率8W 2:再光模块的前方,适当位置,添加六个观测点。 3:光模块的下方,放一个电路板,适当大小。 备注: 1:这里说的适当大小,指 我们在“简单环境”中添加的物体,要和今后的复杂环境可以比拟。这样“简单环境”至少更加接近今后的“复杂环境”。举例说,光模块的下方式吹不上风的——这就是要添加一个电路板的原因。 2:观测点举例研究对象近一些好,并写现在需要将观测点和研究对象的相对位置记录下来。今后我们在“复杂环境”中,还需要建立一套相同位置的观测点。 可以开始仿真分析了。 备注: 1:因为我们今后的测试环境是55摄氏度,因此我们将环境温度设定为55摄氏度。 2:网格量在36万左右,这是我调节后的结果——关于如何调节模型,以减少模型量和“纵横比”今后可以另开专题研究。 3:我把模型打包如下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摆弄一下。 http://depositfiles.com/files/z56g6y473 在Flotherm的表格工具中,我们可以查看结果。并且将六个点的X、Y、Z的速度数据,写到一个Excel表格中。另外还必须记录发热体的温度(在发热体上添加一个观测点) 不断修改进风口的风速,得到不同速度下,温度的列表。 备注: 1:我做了四次。 2:因为该模块的耐温是70摄氏度,所以这四次测试,集中在70度附近。 3:Excel原始列表如下。分别是六个观测点的各向速度值,和计算出的标量速度值。 之后将Excel表的信息做成图。 为了把速度和温度放得更近一些,我做了一个“50倍速度值” 从图表上可以看出,风速越大,发热体温度越低的规律。 并且,要保证发热体温度控制在70度,则风速(六点平均标量值)必须达到每秒2.64米。 在“复杂环境”中,使用简单模型,例如一个发热块来代替我们的研究对象。 在这个简单模型的前方,添加六个观测点。其相对位置和我们昨天添加的六个观测点一样。 这个模型的单元格数量在127万左右,虽然求解起来比较困难,但总算可以得到结果。 将六个观测点的数据记录下来,放到原来的Excel表中。发热体的温度就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来。 备注: 1:我一共计算了3次,第一次只设置了三个观测点。 2:第二次是把第二层板上的复杂散热片全部去掉了。结果光模块周围的风速反而降低。因为空气从单盘中部对穿对过。 3:第三次修改了复杂散热片的部分细节,风速提高了。但最终没有达到我需要的2.6米/秒。 我参看了实际试验的结果,这样做出来的模拟值,同实际值是非常接近的。 后续要改善发热情况,还必须想另外的办法。 结论: 1:通过上述方式,可从一定程度上平衡模型需求与设备能力。 2:复杂模块的研究结果今后可以随时使用。但要注意判断环境是否类似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(全文完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|
|